欢迎访问南京科普作家协会!
用户名 密码
舌尖上的药膳——夏至:清浮热,养真阳,黄梅天里来度夏
发布人:南京科普作家协会 发布时间:2021-06-30

作者:朱彦羽  史锁芳

image.png

冬夏而至是古人最关心的两个节气,其中夏至应该是廿四节气中最先确定的了。


据《恪遵宪度抄本》记载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夏至之名由此而来。


节气里蕴藏着天地间的大秘密,只不过很多人都忽略了。但论夏至,明明最热的三伏天还没有到,怎么就称“夏至”呢?


我们把时间跨度缩小,在一天中,夏至就相当于正午。我们知道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才是最热的,中午并不是。其实,我们说的“至”,确切的说应该是指阳气的升发。


阳气生长的势头此时最猛,但阳气的积攒并没有结束,所以日子仍旧是越来越热。但是呢,夏至一阴生,地底的阴气已经开始孕育,天地阴阳也开始悄然转变。


都说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那夏天明明应该养阴清热、预防中暑,岂不是矛盾?


清热,清的是让人烦躁的浮热;养阴,养的是肾阴。这是我们对夏天外显状态的应对。


所以,才会有夏至三候的描述:一候鹿角解,二候蝉始鸣,三候半夏生。鹿角感阴气生长而脱落,知了感阴气生鼓腹而鸣,半夏则感阴阳二气而生长。


春夏养阳,则说的是我们顺从天地,顺势而为。这时候阳气升发最为旺盛,岂不是可以借此机会让身体的阳气得到培补升发?


夏至的时候阳气在四肢,中焦是虚寒的,所以不宜进食生冷的食物,特别容易拉肚子。


今年夏至吃什么?


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款夏至后可以常服的小茶饮——辛丑夏至饮,不妨代替奶茶当下午茶饮用。


材料:

茯苓3g,薏苡仁3g,薄荷2g,党参2g,麦冬2g,五味子2g,白豆蔻1g。


做法:

泡茶饮用,随冲随饮。


适宜人群:

适宜夏至浮热明显,但同时身体湿气又重,容易受凉拉肚子的人饮用。


功效解密:

历来认为,茯苓味淡,淡则入脾而能利水,因此茯苓是健脾化湿的一味良药,除此外,茯苓尚有清心的功效。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,清热而不如芩、连辈损阴,益气而不如参、术辈犹滋湿热,诚为益中气要药。


今年夏至处在黄梅天,且受今年司天之气“太阴湿土”的影响,整体湿度会更甚往年。所以这方子打头就是健脾化湿之品。


薄荷有透散的作用,能把夏季的浮热透散出去。而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是名方“生脉饮”,是一张夏天常用的小方子。方虽小,功效却特别,能益气养阴生脉。“参之甘,补元气、泻热火也;麦门冬之苦寒,补水之源而清肃燥金也;五味子之酸以泻火,补庚大肠与肺金也”。


这里专门加了一味豆蔻,是用来芳香化湿、行气温中、开胃消食的。夏天脾胃虚寒,特别容易受到寒湿的侵袭,这时候有一味豆蔻巩固大后方,使得这张小方子能兼顾到夏至的方方面面。


南京科普作家协会  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无锡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苏ICP备140093143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