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南京科普作家协会!
用户名 密码
守正弘岐黄,青史永流芳——怀念中医科普弘道者史锁芳教授
发布人:南京科普作家协会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10-20

作者:朱彦羽

image.png

追悼会虽罢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那个可爱的中医人,我们岐黄传道斋的发起者,终究是离开了我们。

2021年10月13日凌晨,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、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史锁芳,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,倒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岗位上,享年59岁。

挥挥手,不带走一片云彩。

“遵岐黄之要旨,传养生之正道”。这是恩师史锁芳教授设立岐黄传道斋这个科普平台的初衷。

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每次门诊,见者不过数十;会堂宣讲,闻者不过数百。那有没有方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正确的中医科普?

幸而互联网技术发达,借网络之势,能快速地传播中医科普。

正如我们所见,从2017年11月9日第一篇正式科普文章开始,我们一直在从事着“纠偏匡正,立德安生”的事情,断断续续已经近4年了。

image.png

老师每天的工作都排的很满,除了正常的门诊、每周的查房,还要做科研、搞课题,更要为弘扬中医远赴外地授课,但他一直把中医科普牵挂在心上。

怎么办?从休息时间里找。

所以我们团队里的文章,都是史老师和诸位同道在业余时间写就。而这一坚持,就是4年。

追寻脑袋里的记忆,大部分是他在示教室的景象:

一人、一椅、一电脑,日光透过玻璃洒下来,让我能看清老师黑中带白的头发,而他打字不怎么快,有时看到他一顿一顿地敲击键盘,莫名会有喜感。

当他实在太忙的时候,我们就会接过这个接力棒。下门诊,本想聊聊门诊的病案,他却会突然冒出一个文章的题目,接着就是交代文章的思路,回去后还能收到文字版。我很清晰的记得,那次的文章是写的“华盖散”。

还有一次,为了写菜场里常见菜的功效,他下班后带着我逛菜场,嘱咐我在一边抓拍,那神情像极了一个老顽童。

是什么支撑着他?

是名还是利?

都不是,他身为全国著名的中医师,头衔和荣誉早已足够写几页纸。

是感于基础的中医知识,大家还在以讹传讹;是大家知道了常见病的正确饮食,就能做到中医为百姓日用;是能循循善诱,大家就能逐渐往中医的大道上行进。


image.png


有人疑问,中医不是最讲养生的吗?那会什么史主任还会在他最芳华的年纪离开我们?

别忘了,他不是养生大师,非张悟本之流,他是对中医事业有着最大热情的中医人!是可以为他醉心的中医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史锁芳!

在门诊,为了病人他曾从上午加班到下午上班,那时候诊室还不是这般宽裕,他只能和下午上班的医师面对面看诊,然后和人家说一声实在抱歉,添麻烦了!

感于大家对中医的不认可,他四处奔波授课,他不讲理论,每次都是用实实在在的病例唤起中医人对中医的热忱和信心。

花甲之年,他在疫情发生时仍然奔赴抗疫第一线,为了什么?为的是他心底对中医的信念,为的是在大疫前中医人当站起来,为的是退病魔、护家园!

所以从冬到春再到夏秋,他依然坚守在第一线。

就像这次溧水之行一样,他的同事回忆说:“史主任是主动申请在隔离病区继续驻守的,一直等到病人全部出院才带领团队撤离。谁也没有想到,这一次,竟是永别。”

有朋友写了悼词,足以概况史老师最后的生命轨迹:

“江夏沥肝胆,长春着戎装;禄口献谋略,溧水湿背囊。南北留身影,寒暑拾行囊;忘食顾病患,废寝研良方;心力俱憔悴,生死两茫茫。”

斯人竟逝,良志永存。恩师留下了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,不过我想,在中医和科普这块,我们可以接过大旗,继续走下去!

足慰来者。



南京科普作家协会  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无锡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苏ICP备140093143号-2